创新引领 转型升级 开创农技协工作新局面
时间:2018-07-16 山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山东农技协在中国农技协、省科协的领导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省科协的工作重点,认真履行职责,紧密团结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基层农技协,着力加强农技协组织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提升创新和服务能力,促进了农技协转型升级。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广泛开展社会化服务,积极拓展全省农技协工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我省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自身建设,探索转型升级,为农技协事业发展开辟广阔道路
加强农技协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升农技协在管理、服务、品牌等方面的实力,提升农技协凝聚力、公信力和服务能力,是农技协一切工作的基础。
(一)健全组织,完善机制, 形成多维聚力的农技协组织网络体系
首先是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技协联合会。我省农技协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遍布全省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推广服务组织体系。为在全省上下形成高效畅通的农技协工作体系和工作合力,2012年5月,省科协下发了《关于加快全省农技协组织建设的通知》。各市、县(市、区)科协把农技协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目前,全省17市全部成立了市级农技协联合会,76.5%的县(市、区)由科协牵头组织县级各涉农机构、乡镇、基层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业公司成立了县级农技协联合会,形成了科协牵头,县级涉农机构、乡镇、基层农民组织、农业公司、农场等广泛参与,全社会共同办好农技协的大合唱局面。德州、临沂、枣庄、滨州、莱芜等市所有涉农县(市、区)全部建立了县级农技协联合会。近期,还有一批县(市、区)正在创建县级农技协联合会,有部分乡镇成立了农技协联合体。形成了上下有效、顺畅的工作体系。同时,注重吸收、推荐农业学科带头人、科技工作者、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等优秀代表以及关心支持协会工作的各方面人士加入协会,不断优化协会人才结构,为农技协全面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其次,强化农技协党建工作,以党建促群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近年来,我们不断扩大基层党建工作在农技协的覆盖面,引领基层协会采取“支部加协会、党员带农户”、“农技协+党支部+经济实体+农户”等模式,依托党建大力提升农技协管理水平,为打造升级版农技协,促进农技协规范化发展、提高农技协发展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全省基层农技协已建立党组织5055个,党员人数达55402人。泰安市农技协本着“农技协建在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党组织建到哪里,党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工作原则,坚持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创的新模式,使农技协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党员队伍逐渐壮大。新泰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协会党支部制订了党员与农户“一对一”帮扶计划,12名党员同150户群众分别建立了帮扶关系,由协会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先后聘请20多名专家教授任技术顾问。在党员的帮扶带动下,相继建成了一批无公害蔬菜种植生产基地群。几年来共带动发展蔬菜种植专业户5000多户,种植户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第三,扩建专业委员会,提高为基层农技协服务能力。
近年来,山东农技协先后创建了11个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坚持长期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深受广大农民和基层农技协的欢迎。在实施全省助力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中,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其专业技术特长,选派专家与示范区搞好技术对接,示范推广“秸秆还菜”、茶叶安全越冬、果树点芽等新技术。山东农技协富硒专业委员会开展的富硒功能性农业新技术推广服务效果突出。富硒委员会凭借其专业的富硒技术优势和真诚优质的服务,在不足两年的时间内,在全省各地发展规模富硒基地100多个,富硒农产品生产面积超过20万亩、支持帮助123家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建起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农民增收40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我省功能农业的发展。
第四,建立专家服务队伍,促进全省农技协技术力量整合。为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指示,推动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16年7月,山东农技协印发了《关于建设2.0版农技协和建立实用专家队伍的通知》,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专家特聘工作。建立了“实用专家人才库”和“实用技术成果库”。目前,山东农技协特聘专家已扩大到3000余人,并组建起乡镇能人乡土人才数据库、县域专家团队数据库、市内专家数据库和省内特聘专家人才库和实用技术成果库。为进一步发挥专家库的人才智力优势,在组建专家人才库的基础上,山东农技协又建立了特聘实用专家和精准扶贫专家服务行动QQ和微信群,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快速推广和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健全制度、打好基础、推进农技协规范化转型发展
首先,抓好农技协建设规范化。近年来,我省在尊重农技协发展规律和农民首创精神的前提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手抓新生农技协组织的培育,一手抓现有农技协组织的巩固提高。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按照利益共享和民主管理的原则,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技协组织。据山东农技协秘书处统计,目前全省基层农技协组织有11989个。省农技协和各市农技协注重抓好基层农技协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技协的运行质量,引导把基层农技协真正办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组织。为此,山东农技协和各市、县(市、区)农技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技协领办人培训活动,制定了严格的农技协规范化制度和章程,围绕农技协规范化建设开展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农技协的规范化发展。高水平、规范化建设方面涌现了一大批基层协会,如平邑金银花协会、蒙阴桂花协会、文登蔬菜协会等,其规范化、标椎化建设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其次,完善创新农技协运行机制。我省基层农技协在发展运行中正在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逐步走向规范化;服务领域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逐步走向实体化;经营方式由单纯型向复合型转变,逐步走向多元化;形成了发展运行多种多样,形式灵活,各有特色的格局,有力促进了创新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运行机制:一是“协会+公司+农户”。此类协会在全省基层农技协中有2158个 ,在基层农技协中占18.8%。二是“协会+合作社+农户”。此类协会在山东省有3357个,在基层农技协中占28%。三是“协会+基地+农户”。依托农技协建立示范基地的4300多个,占全省农技协总数的36%。
(三)开拓路径、打造品牌、全面提升农技协服务能力
首先,强化农技协信息化建设,提升为基层服务水平。各级农技协以技术和市场信息化建设为目标,不断加强农技协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大大增强了农技协信息化服务水平。山东农技协秘书处开通了山东农技协网站,省农技协网站为部分基层农技协开设了网页、微信公众号,为各级农技协组织、广大农民以及农业技术科研单位和农业企业搭建了一个强势信息传播和技术交流平台。目前,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加强。
其次,开展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功能化建设,打造升级版农技协。山东农技协狠抓协会的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功能化建设,推动了农技协转型升级发展。一是从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提升转型;目前,农技协发展质量大大提升,服务功能越来越健全。二是从抓普及实用技术为主向产品联合营销方式转型,为此,省农技协成立了市场专业委员会,与基层农技协联合把农技协的优质产品销往全国,如上海、深圳、广州、北京的超市和农贸市场等等,同时还批量把沾化、无棣冬枣,章丘、安丘小米等等销往东南亚和中东等地;三是从一般科技型群众团体向实体化、企业化、法人化、行业化方向转型;目前,达到以上标准的农技协已经占到20%多。四是从只求数量不讲质量向做精一项产业,培育一个产品,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行业的新机制转型。据山东农技协秘书处统计,目前,经过几年的努力打造,农技协基地的农产品获得绿色认证的有2151个,有机认证1458个,无公害认证2873个,注册商标数3232个。五是建立农技协产品团体标准,做好品牌农产品的认定和发布。目前,省农技协已制定协会团体标准120多个,该项工作还在不断扩展中。
二、强化服务,促农发展,农技协彰显旺盛活力
随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惠农示范工程”的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农技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的增强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农技协组织愈发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提高广大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会员的经济社会地位,保障其权益利益。目前,基层农技协大多拥有众多会员,会员在协会领导下统一开展经济社会活动,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会员在协会带领下,学习科学技术,运用新技术、新品种,收入水平提高,与市场对接能力增强,提高了经济社会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如寿光蔬菜协会会员持证可享受到相关服务,该协会积极争取农业部门支持,为持证会员提供每年享受两次免费测土配方施肥的服务,仅此一项每年就为会员免去测土配方服务费用40万元;同时该协会还与农资企业沟通协商,凭会员证购买农资产品时可享受一定优惠,会员购买农资优惠额每年达到54万多元。
(二)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了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目前多数发展较好的农技协为会员解决了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广大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如文登蔬菜协会通过搞好“协会+企业+菜农”的利益联结,有效地把企业和农户连接起来,吸收威海家家悦超市、长江超市等连锁机构为协会会员,以协会为纽带,将种菜会员与销售会员家家悦、长江超市签订蔬菜购销订单,在超市内设立专柜,建立了新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每年为会员销售蔬菜产品2万余吨。同时,协会与出口农业龙头企业对接,建成标准化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减少出口企业风险的同时,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有效地提高了企业效益。文登蔬菜协会的成立,解决了单个农户、企业自己办不了,政府又不能代办的问题。协会带着农民种,跟着公司变,一头连着公司伸向国际市场,一头连着田间地头迈向千家万户,实行订单生产,一举破解了农民想种种不好、公司想开拓市场没精力的难题。
(三)科普惠农发挥科普示范作用,形成农技协发展强大动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惠农示范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技协的发展。2011年以来,我省有519个农技协、175个科普基地、241个带头人受到国家或省里的表彰奖励,累计奖补资金6740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技协资金短缺的难题,调动了获奖农技协开展科普培训、科普示范等活动的积极性。如安丘市白芬子大姜协会2008年受表彰以来,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讲座60期,培训姜农3500人次,编发技术资料7000多份,放映科教电影、幻灯片50余场。
三、开拓创新,承接政府职能,开创农技协社会服务发展新局面
山东农技协积极承接政府职能,积极协调和引导基层农技协发展,开创了农技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承担“科普惠农联盟”任务,深化科普惠农工作。2012年以来,山东农技协连续承担省科协、省农科院“科普惠农联盟”项目。利用农技协技术资源和条件,面向农村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技术帮扶等活动,深化科普惠农工作,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迈上新台阶。自开展“科普惠农联盟”项目以来,农技协先后在济南、沂源、新泰、沾化等地举办技术培训和讲座58期,受众达16500余人。2015年到2017年,山东农技协组织基层农技协参与“科普惠农联盟”科技开放周活动,来自近百家基层农技协的代表考察了省农科院在农业上获取的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品种,并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洽谈和交流,开阔了基层农技协的视野,促进了农科院新成果的转化。
(二)助力创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服务和人才支撑。2015年至2017年,山东农技协先后承担了滨州市经济开发区、沂源县、垦利县、蓬莱市、栖霞市、菏泽市牡丹区六个示范区的助力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工程项目,组织专家深入示范区生产一线,搞好技术对接和技术服务,取得显著成效。为有的放矢地实施助力地方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农技协建立了技术项目库、技术需求库和专家会员库。如在沂源一地,山东农技协与淄博市科协、沂源县科协通力协作,联合沂源县果树“垂柳式”新技术推广协会,在沂源示范区全面推广苹果“垂柳式”管理新技术,先后建立起“垂柳式”示范基地40多个,其中老果园改造,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5个,1.7万亩,成功改造果树结果大小年8000余亩,为果农创造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与枣庄市开展了“百会联百村行动”,助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与潍坊市推动乡镇农技站与农技协有效对接,依托乡镇农技站建立农技协改革试点;与临沂、淄博、泰安、菏泽、枣庄等地也相继进行了实践,优化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三)开展“银会合作”,为基层农技协解决贷款难的突出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关于加快推进“银会合作”的通知》精神,山东农技协积极引导各级农技协开展“银会合作”活动,通过“银会合作”为基层农技协等经济合作组织和小微企业贷款397笔,贷款额达4866万多元。
(四)科技精准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致富能力提升、科学素质提高。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部署,充分体现科协“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组织优势、智力优势,发挥科技、人才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帮扶作用,根据省委精神和工作方案, 2016年开始省农技协开展了精准扶贫专家服务行动,通过行动,让被帮扶对象学会、真懂、会用,提高脱贫技能,增强科学素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这一行动中,涌现了许多好的典型,如临朐县精准扶贫专家服务团成员、寺头镇山楂协会成立电商扶贫站,让贫困户参与产业链条中,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电商培训再就业,增加经济收入。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协会对其果树纳入统一回收管理,土地进行流转。目前,电商扶贫站共扶助贫困群众24人,他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能享受到电商利润分红,实现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