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手段 助推农技协发展

时间:2018-07-16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

农技协有着光荣的历史,有过辉煌的经历,有着广阔的舞台,肩负着重大使命,理应受到社会各届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但是,近几年来,贫困落后地区农技协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很多基层科协的同志对农技协发展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在困难面前,我们有的同志有畏难情绪,信心不足。科协作为农技协组织的“娘”家,如何看待当前农技协所面临的困难,如何助推农技协的发展,我今天借这个机会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认清农技协定位,做农技协发展的坚定者

农技协从延生、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有过辉煌,也有过曲折,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给农技协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谈到农技协,我觉得有必要对“协会”一词进行再认识,“协”是什么意思,协是一个会意字,古人造字是很有讲究的,“协”的繁体是“協”,“協”是何意?众之同和也,从“十”从“劦”, 三力合一,就是会同众多力量成为一种力量。什么是协会?协会为促进某种共同事业的发展而组成的群众团体。所以,协会就是一个把大家力量集中在一起的组织,这样的组织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永远不会失去生命力。今天,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农村在发展,农业在升级,农民在进步,协会的事业还在,协会的服务对象还在,农技协作用能消失吗,农技协生存的土壤会消失吗?不言而喻,协会只会发展不会后退,只能强大,不会变小。农技协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农技协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植根于广阔农村,服务于广大农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生存的必要性。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农技协的历史,农技协作为农民的群众组织为什么产生?大家都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业社会化服务出现断层,农村、农民迫切需求产前产中前后技术服务,于是以技术服务为纽带的农技协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可以讲,农技协是农村改革产物,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时值今日,农技协服务的对象依然是农民,植根的土壤依然是广袤的农村,奋斗的目标依然是服务“三农”。当今时代,农民对技术需求不是少了,而更多了,更高了,需求内容也增多了,由单纯的技术需求拓展到科技信息、政策理论、法律法规、互联网技术、电商等等,所以,农技协不会消失,只会在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越来越大作用。

但是,现实情况是贫困地区农技协现状的确不容乐观,从贫困落后地区来看,农技协出现“三少三多”的现象,数量少了困难多了,会员少了需求多了,活动少了平台多了。以湘西州为例,2006年全州有农技协301个,有会员28000多人,2017年底,协会只有96个,会员有6200多人,以上数据表明,数量少了,会员少了,活动也相应少了。但是,我们调查发现,当今农民关于产业发展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他们需要的不仅是技术,更多的是信息需求、政策需求、全方位的知识需求,单纯的开展技术服务远远满足不了他们要求,农技协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服务平台,而已经发展成为信息共享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产品营销平台。

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在提高,农民数量在减少,但是,我国农业在发展,农村在变美,农民在升级,因此,以农民为主体,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农技协组织,只会越来越强大,作为一名科协工作者一定要做农技协发展的坚定者。

二、创新服务手段,做农技协发展的服务者

(一)组建专家服务团,为农技协发展提供人才服务。我在科协工作20多年了,在为农技协服务过程中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我深深地感到:农技协的需求变了,内容变得多了,层次变得更高了,一两个专家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团队的支持与帮助。为了更好满足农技协发展的需求与发展,2010年,湘西自治州科协依托相关学会和科研院所,组建了一支26人的科普专家团,以后不断壮大,到2017年,我们这支队伍已经发展成为由68名科技人员组成的专家服务团,依托这支队伍,我们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基本能够满足各级各类农技协个性化的需求。为了提高农技协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今年,我们还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向农技协倾斜,加大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年底有望在两个农技协挂牌。

(二)拓展融资渠道,为农技协发展提供资本支持。“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农技协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破解这个瓶颈?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与金融部门协商, 2015年,我们与邮储银行签订合作协会,授信额2个亿,支持农技协发展。两年来,邮储银行先后支持20多个农技协发展产业。二是通过国家、省基层科普行动项目支持农技协发展41个。三是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支持26个协会开展科技扶贫。

(三)持之以恒抓培训,强力推进自身素质建设。自身素质是发展基础,也是农技协的基础性工作,湘西州科协连续15年,开展农技骨干培训,从实用技术到基本识知,从政策法规到市场营销,从互联网知识到电商平台建设等,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每两年轮训一次,同时选派多批农技协带头人,参加全国、全省举办的各类培训, 通过培训提升素质,增强农技协服务的能力。

三、汇聚优势资源,做农技协发展的促进者

农技协发展中遇到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源不足,自己没有多少资源可利用,别人的资源用不到。科协支持力度有限,其他单位支持难沾边。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进行了一些起探索。

(一)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农技协组织资源建设。

1.成立农技协联合会,壮大组织体系。2002年10月,我们就成立农技协联合会,促使农技协走向更高层次联合,提高农技协的组织化程度,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进来,抱团发展,实现协会之间的互补,取长补短,不断吸收新生力量加入农技协联合会。十多年来,我们利用农技协联合会的优势,组织开展大型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实现了信息共享、产品共销、成果共有的良好局面。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和丰富农技协功能,提出了农技协要服务于创新驱动、服务于“三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于精准脱贫的发展理念,促使以往的技术示范推广型向全产业、全要素服务型转变,通过农技协转型升级,形成模式创新、管理规范、上下联动、横向联合 的开放型、服务型、平台型农技协组织体系。

2.促进农技协+合作社+公司体制的融合。实践证明,农技协与多种经济服务组织的联动融合,有利于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能够使一些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近几年来,我们积极促进农技协、合作社、公司的有机融合,现在,单纯的农技协组织已经不多,大多数是“农技协+合作社”组织方式,据我们调查统计,我州96个农技协中“农技协+合作社”组织方式占47%,“农技协+合作社+公司”占31%.

(二)探索农技协“互联网 +”模式,突出网络资源建设。

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农技协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支撑。2010年我们为所有农技协开通“湘西科普网络书屋”,为部分农技协配备了电脑,利用科普e站开展网络科普,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素质教育。2016以来,我们开通了“科普湖南”和“科普湘西”微信公众号,为农技协提供政策、科技、产品、市场等信息服务,搭建管理和交流平台。

(三)多方扩大影响,推动农技协软实力建设。

随着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民合作组织的兴起并以蓬勃之势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等明显向此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农技协日益被边缘化。面对现实,我们如何聚集资源,推动农技协发展。

1.搭建宣传平台,彰显农技协形象。近几年,我们通过科协网站、科普微信、报纸、电视等传媒,扩大农技协典型示范的宣传效果,提升农技协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近三年来,我们通过相关平台宣传农技协32个,拍摄专题片10集,专门宣传农技协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农技协的社会影响力。

2.推荐农技协骨干当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帮助他们增加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话语权,拓宽活动空间和平台。每次人大、政协换届,州科协党组就主动到县市的有关部门衔接,推荐农技协负责人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候选人,经过两届努力,现在,全州96个农技协中,有35名农技协主要负责人是州、县(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人大代表11名,政协委员24人,占比达35%。各级各类农技协可以通过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身份,结识了更多朋友,获得了大量信息,了解了更多政策,拓展了活动空间,拥有了大量的资源,有效地增强了农技协的发展实力。吉首市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理事长梁通尧是州政协委员,他经常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2016-2017年,获得十多个部门的支持,基层政府主动把一些扶贫项目交给农技协来承担,既有效地发挥农技协作用,又促进了农技协自身发展。